2月26日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发布了《关于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》。
入选高校
据CNUR统计,拟入选超过20人的高校共4所,分别为清华大学(25人)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24人)、北京理工大学(23人)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21人),超过10人入选的高校有10所,包括西北工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等。
研究领域
初步统计,拟入选人数较多的研究领域分别有船舶和水下航行器、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、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、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、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以及无机非金属能量存储材料。
链接:图文见《公众号同步文章》 (打开链接,点击标题右下方“手机阅读”,微信扫码即可手机阅读)
相关统计结果如下。
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入选者工作单位统计
| 序号 | 工作单位 | 拟入选人数 |
| 1 | 清华大学 | 25 |
| 2 | 哈尔滨工业大学 | 24 |
| 3 | 北京理工大学 | 23 |
| 4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21 |
| 5 | 西北工业大学 | 14 |
| 6 | 上海交通大学 | 13 |
| 7 |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| 13 |
| 8 | 中南大学 | 11 |
| 9 | 北京科技大学 | 10 |
| 10 | 天津大学 | 10 |
| 11 |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9 |
| 12 | 南京理工大学 | 9 |
| 13 | 北京大学 | 8 |
| 14 | 西安交通大学 | 8 |
| 15 | 浙江大学 | 8 |
| 16 | 中山大学 | 8 |
| 17 | 大连理工大学 | 7 |
| 18 | 东北大学 | 7 |
| 19 | 南京大学 | 7 |
| 20 |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| 7 |
| 21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7 |
| 22 | 中国农业大学 | 7 |
| 23 | 重庆大学 | 7 |
| 24 | 北京邮电大学 | 6 |
| 25 | 华中科技大学 | 6 |
| 26 | 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 | 6 |
| 27 | 北京师范大学 | 5 |
| 28 | 哈尔滨工程大学 | 5 |
| 29 | 吉林大学 | 5 |
| 30 | 南京农业大学 | 5 |
| 31 | 四川大学 | 5 |
| 32 | 同济大学 | 5 |
| 33 | 北京林业大学 | 4 |
| 34 | 电子科技大学 | 4 |
| 35 | 东南大学 | 4 |
| 36 | 河海大学 | 4 |
| 37 | 江南大学 | 4 |
| 38 | 昆明理工大学 | 4 |
| 39 | 山东大学 | 4 |
| 40 | 武汉大学 | 4 |
| 41 | 北京交通大学 | 3 |
| 42 | 北京中医药大学 | 3 |
| 43 | 贵州大学 | 3 |
| 44 | 湖南大学 | 3 |
| 45 | 华北电力大学 | 3 |
| 46 | 江苏大学 | 3 |
| 47 | 南开大学 | 3 |
| 48 | 厦门大学 | 3 |
| 49 | 上海理工大学 | 3 |
| 50 | 四川农业大学 | 3 |
| 51 | 中北大学 | 3 |
| 52 |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 3 |
| 53 | 中国海洋大学 | 3 |
| 54 | 中国矿业大学 | 3 |
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入选者研究领域统计
| 序号 | 研究领域 | 拟入选人数 |
| 1 | 船舶和水下航行器 | 10 |
| 2 |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 | 8 |
| 3 |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 | 7 |
| 4 | 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 | 7 |
| 5 | 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| 7 |
| 6 | 无机非金属能量存储材料 | 7 |
| 7 | 电力系统分析 | 6 |
| 8 | 钢铁冶金 | 6 |
| 9 |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 | 6 |
| 10 | 计算机图形学 | 6 |
| 11 | 通信网络 | 6 |
| 12 | 信息安全 | 6 |
| 13 |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| 6 |
| 14 | 铸、锻、焊、热处理与塑性成形的材料基础 | 6 |
| 15 | 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| 5 |
| 16 | 固体力学 | 5 |
| 17 | 机械测试理论、方法与技术 | 5 |
| 18 |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 | 5 |
| 19 | 爆炸力学 | 4 |
| 20 | 催化化学 | 4 |
| 21 |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| 4 |
| 22 |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| 4 |
| 23 | 电力系统控制 | 4 |
| 24 |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 | 4 |
| 25 | 惯性导航 | 4 |
| 26 |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、诊断与维护 | 4 |
| 27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 |
| 28 | 交通运输管理 | 4 |
| 29 | 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 | 4 |
| 30 |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 | 4 |
| 31 | 流体力学 | 4 |
| 32 | 煤炭地下开采 | 4 |
| 33 | 软件工程 | 4 |
| 34 | 通信理论与系统 | 4 |
| 35 | 系统安全 | 4 |
| 36 |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| 4 |
| 37 | 新型智能技术及应用 | 4 |
| 38 | 自主无人系统 | 4 |
来源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