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20日,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了“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。经过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,“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”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“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(基础研究类),北京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上海交通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山东大学等9所国内高校入选;
“集成化成像芯片实现像差矫正三维摄影”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“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(应用研究类),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吉林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入选,其中浙江大学2次上榜。
“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(基础研究类)
- 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(北京大学) 
- 光学涡环的诞生(上海理工大学) 
- 用光 3D 打印纳米晶体(清华大学) 
- 新技术首次实现激光3D打印纳米铁电畴(南京大学) 
- 高纯度超集成手性光源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(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) 
- 高效、高重频极紫外超快相干光源(上海交通大学) 
- 稀土离子f-f跃迁发光寿命被压缩至纳秒级(陕西师范大学) 
- 激光干涉仪的量子超越(上海交通大学) 
- 突破荧光范围的激光辐射(山东大学) 
注:仅统计高校
“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(应用研究类)
- 集成化成像芯片实现像差矫正三维摄影(清华大学) 
- 时空域精细操控半导体纳米晶能带结构(浙江大学) 
- 基于超构透镜集成的平面广角相机(南京大学) 
- 光电集成轻微型“复眼相机”,解决商用探测器不兼容问题(吉林大学) 
- 光纤量子密钥分发新纪录——无中继安全传输超830公里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 
- 光频完美异常反射器(同济大学) 
- 超长寿命的钙钛矿LED(浙江大学) 
- 世界首例铌酸锂薄膜偏振复用相干光调制器(中山大学) 
- 首次发现光学微腔中的界面回音壁模式(北京大学) 
- 在光编码液晶超结构应用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(华东理工大学) 
“中国光学十大进展”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,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,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光学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,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。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,以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,这一奖项备受业界认可,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。
 
    		 
   			
    		 
 
                